在环境监测、食品检测、化工分析等领域,
全自动热解析仪凭借严谨使用步骤,高效捕捉并分析样品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物。
使用前,周全准备是基础。先检查仪器外观,确保各部件连接稳固,无松动、破损迹象;接着通入载气(如高纯氮气),设置合适载气流速,一般控制在20-50ml/min,用以吹扫采样管、传输管线,防止交叉污染,同时为后续热脱附提供惰性氛围。随后开启电源,预热仪器至设定温度,不同型号升温时长有别,通常30分钟到数小时不等,让各模块达稳定工作状态。

样品加载环节,若分析固体、液体样品,需先将适量样品置于特制采样管内,用玻璃棉或石英棉封堵两端,保证样品在加热时挥发性组分能顺畅逸出;若是气体样品,通过特定进样口直接导入。加载完毕,将采样管精准插入热解析仪对应接口,确保密封良好,避免样品泄漏。
进入核心热解析流程,分多步有序进行。初级热脱附时,设定较低温度,如50℃-100℃,保持5-10分钟,使样品中易挥发成分初步释放,此时部分高沸点杂质仍被吸附;随后快速升温至二级热脱附温度,常达200℃-300℃,维持3-5分钟,促使目标挥发性有机物充分脱附,随载气流入色谱柱分离。全程仪器自动精准控温,依据预设程序,以秒为单位调控升温速率,保障解析高效、。
解析完成后,色谱分析接棒。色谱柱基于物质极性、沸点差异,将混合挥发性有机物逐一分离,配套检测器(如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、质谱检测器)灵敏捕捉各组分信号,转化为电信号,经数据处理系统绘制色谱图。操作者依据保留时间、峰面积等参数,结合标准曲线,精准定量样品中各挥发性物质含量。
实验结束,待仪器冷却,关闭载气、电源,取出采样管清理残留,妥善保存仪器,定期维护保养,为下次精准分析蓄力,如此依序操作,方能充分发挥全自动热解析仪效能。